咳痰主要表现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通过咳嗽排出体外,有助于更容易咳痰把痰吐出来的方法包括调整体位、充分饮水、有效咳嗽、拍背辅助、使用药物等。
1、调整体位:选择合适的体位有助于痰液引流,一般来可采取坐姿或半卧位,身体稍微前倾,这样有利于痰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向大气道,便于咳出。如果是卧床患者,可适当抬高床头。对于某些特定肺部疾病导致的痰液积聚,也可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特殊的体位引流,如病变部位在肺部下叶时,可采取俯卧位,头低脚高。
2、充分饮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一般建议多喝温开水,每天1500-2000毫升。充足的水分可使痰液稀释,降低其黏稠度,从而更容易咳出。
3、有效咳嗽:先进行几次深吸气,然后在深吸气末屏气3-5秒,接着用力收缩腹部肌肉,进行短促而有力的咳嗽,将痰液咳出。也可尝试连续咳嗽几声,使痰液松动后再咳出。
4、拍背辅助:可以让他人帮忙拍背,患者取坐姿或侧卧位,拍背者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患者背部,两侧肺部都要拍到,通过震动使痰液松动,促进排出。
5、使用药物:如果痰液过于黏稠难以咳出,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祛痰药物,可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还可以使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湿润气道、稀释痰液,同时减轻气道炎症,有助于痰液咳出。
患有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咳痰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因用力咳嗽导致病情加重,如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气胸等并发症。
咳痰的注意事项
准备好纸巾或专用的痰盂,咳痰时应将痰液吐在纸巾上,然后及时将纸巾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避免痰液污染周围环境。如果使用痰盂,要定期清洗和消毒。咳痰后及时用流动水洗手,避免手上沾染痰液中的病菌,导致病菌传播。避免用力过猛,防止因剧烈咳嗽导致胸痛、肌肉拉伤等不适,尤其是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或有伤口的人群更要注意。如果感觉痰液较深难以咳出,不要强行用力,可先尝试通过深呼吸、拍背等方法辅助,让痰液松动后再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