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 号: @jl.gov.cn
密 码:  
  
     
  加强监督检查 提高非税征管水平  
 
来  源:
发布时间: 2009-12-31 11:03 字体显示:
 
 

松原市财政监督局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为提供特定社会产品和服务,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研究对非税收入的监督,提高征管水平,对于防止和解决非税征管中的问题,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增加财政收入,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非税征管水平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非税征管水平,是防止政府财政收入流失的迫切需要。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和非税收入。当前,非税收入在监督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造成财政收入的流失,应引起重视,亟待解决。一是滞缴、截留问题。具体表现是非税收入缴入财政国库的时间延滞,违反了国家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执收、执罚部门应在3日内上缴国库”的规定 。滞缴、截留问题的存在有多种原因,但大多与各部门法律意识淡薄、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有直接关系。其产生的后果是造成大量资金留存于各个执收执罚单位,加大了非税资金的运行风险,为违纪违法行为创造了机会,长此以往很容易造成财政收入流失。二是坐收坐支问题。一些执罚部门和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按规定收取的款项,不按规定及时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而直接列支。坐收坐支的结果不仅仅是造成了部门之间行政经费使用上的不平衡,还造成了财政资金体外循环,肢解了财政职能且致使财政资金的流失。三是部分非税收入未纳入专户,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按照非税收入的规定:对于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都纳入非税收入的管理范围。如房租、固定资产变卖等。但实际上一些部门和单位还没有把此类问题重视起来,往往是将此类收入直接作其他收入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一块经费来源,其中也不乏有不入账而直接作为本部门、本单位的“小金库”的现象。为此,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强化非税征管,防止财政收入流失已刻不容缓。

  (二)加强财政监督检查,提高非税征管水平,是创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迫切需要。

  筑巢引凤,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当前“三乱”现象屡禁不止,如:个别部门和单位机构多、人员臃肿,没有经费来源,主要靠收费养人,甚至一些部门要求增加收费项目,或是自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甚至国家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仍在收取。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政府形象,而且影响了招商引资和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加强财政监督检查,防止和解决“三乱”问题,在创造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关键环节上,设置坚固有力的屏障,对于减轻企业和人民群众的不合理负担,推动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财政监督,提高非税征管水平,是维护财经秩序的需要。

  近年来,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党中央、国务院对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多次下达文件进行规范,并一再强调对非税收入加强监督。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摊派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政策,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对整顿经济秩序,维护财经纪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目前看,一些部门和单位违法国家规定,乱收费、乱罚款、截留、挪用、坐支非税收入等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滋生了财经违法违规行为,扰乱了财经秩序。因此只有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认真检查各部门、各单位非税收入收支情况,同时严肃查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才能堵塞漏洞,使财经行为合法合规,维护健康的财经秩序。

  (四)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非税征管水平,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利益的驱动下,一是随意扩大筹资渠道,把服务与收费、管理与收费等同起来,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私设小金库,甚至侵吞国家财产,肢解了财政职能,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二是部门和单位利益造成违法违规。受利益的驱动,一些执收执罚部门、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惜采取隐瞒、截留应缴资金、公款私存等方法来满足小团体甚至个人利益的需要;三是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追求征收最大化。现行的非税收入征收体制是谁收费、谁使用,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支配收费资金,即收支挂钩。目前收支挂钩大致有两种形式即差额返还和全额返还。这种收支挂钩的体制与部门利益联系紧密,也就是多收多得,由此产生各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凭借权利收取各项费用,而且基本不受约束甚至躲避监督,相当一部分非税收入转化为单位的福利收入。由于收费的多少与福利水平、各人收入息息相关,所以为保持和扩大既得利益,造成了各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竞相行使职能,制定目标责任制,甚至下达指标,使收费规模日益膨胀,形成了政府分配主体多元化,资金管理混乱,贪污腐败现象时有发生。

  总之,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严格贯彻执行国家非税政策,用非税政策、法规制度约束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收支行为,特别是对违纪问题的检查,严格制止非税收入征管中的各种违法违纪问题,对于制止不顾国家利益,为本部门、本单位或各人谋取私利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财政资金的流失,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将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监督检查,提高非税收入征管水平的有效途径

  非税收入监督工作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非税收入征管的监督检查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财政改革以及强化财政管理这个中心,坚持用改革的思路研究并作好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涵盖资金运行全过程的非税收入监督机制,最大限度的体现财政监督工作的严密性、及时性、防范性、有效性,将非税收入征管监督工作寓于财政管理的全过程。概括的说就是把好“三关”。

  (一)事前监督,把好非税收入征管票据关

  现行票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不开票、打白条和自制票据现象;票据来源广,途径多样,财政部门内部也存在随意发放票据现象;票据领用无计划,核缴不严,致使有的已经过期作废的票据仍然在使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是强化票据管理中心职能,建立有效的票据管理机制,财政票据实行归口管理。现行的非税收入票据管理方式是:按规定收取的非税收入,各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直接在财政的相关科室领取收费票据,但实际情况是领用票据手续较复杂环节较多,票据的核销不易操作,不利于管理。因此要变“多头管理”为“一头管理管”。理部门编制财政票据领购计划,严格按计划发放票据,加大财政票据管理工作力度,切实规范财政票据使用行为,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二是监督检查机构扩充对票据监管职能。为解决上述矛盾,建议在财政监督机构内部设立非税票据监督机构,负责非税收入票据领用、发放、核销的监督工作。这样可以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优势,明确监管职责, 改善监督断档的薄弱环节,严把关口, 有效提高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效率。三是实行票据管理责任追究制。强化票据管理的过错责任追究制,将责任细化明确到票据管理的每个环节,对敢于包庇、渎职、失职甚至与不法分子共谋票据违章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行政、乃至刑事责任,决不姑息手软。既要加大对执收执罚部门单位发票管理及惩处力度,又必须强化对财政内部及其工作人员票据管理过错责任追究制的全面推行力度,使票据日常管理落到实处。

  (二)事中监督,把好非税征管核算关

  非税收支的核算过程,是容易发生问题的过程。为此,一是增加会计核算中心机构职能。建议在核算中心设立统一的非税收入征收窗口,部门单位不直接对缴款人收费,资金统一由收费窗口征收。实现“单位开票,窗口缴费”,取消过渡户,这样做既能保证财政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又可理顺票据混用现象,真正起到把住“闸门”堵塞漏洞的作用。二核算中心把好非税收支关口。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核算时核算中心把好非税收支关口,在收入方面,按照“单位开票,窗口代收,财政统管”原则,其优点在于能够实现收与缴的分离,执收执罚部门和单位只开票不见钱,从而有效防止坐收坐支等违纪现象的发生。同时又可以规范帐户管理,有效的减少个别单位私自设立收入过渡户问题;在支出方面,取消财政性资金拨付的中间环节,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核算中心。具体程序是各执收部门和单位根据部门预算编报的每月资金使用计划,经财政部门批复后,单位填票核算中心付款,这样可以使财政部门能够及时监控到预算单位支付的每一笔款项,增强非税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三)事后监督,把好非税征管检查处理关

  通过关口前移的票据和核算关,各别仍无视法规敢于“触电”的部门和单位,将在设置的屏障前即检查处理关使其无法逃脱。一是同审计、纪检、监察部门联合检查。近年来,在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尽管财政监督检查机构有效地发挥了监督检查职能作用,非税征管中的问题逐步减少,但个别单位和部门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隐瞒坐支问题。财政监督机构会同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协同联检,无疑加大了检查力度,处理人和事并举,则能有效地强化薄弱环节,对于防止和纠正征管中的问题,促进非税收入管理,维护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二是检查中规范操作机制。科学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强化查前培训。严格执行检查程序,严守检查纪律。依法监督,要作到定性准确。三是按法规对查出问题严肃处理。违反非税收入法律法规行为的部门、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查处,对情节严重的、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通过严把检查处理关,促进非税收入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加强非税收入的监督检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是当前财政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重要步骤,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作为财政监督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认识,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严格执法,不断提高非税收入征管工作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 布 人: tdnm 附  件: 打 印    关闭窗口  
关键词:
吉林省财政监督局主办(2008)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