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一天都是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但是在古人看来,每一天的日子都是不同的,有好日子,当然也有不好的日子。比如“四废日”就是不好的日子,民间有句俗语说:“生逢四废日,男女多鳏寡”,到底什么是“四废日”呢?
什么是“四废日”?
“四废日”是根据一年四季的五行运行而决定的,立春时,冬季的水就结束了,木开始生长,所以春季属木,木从立春时开始上升,到春分时,木到达最顶端并开始减弱,同时随着木的减弱,火就出现了。所以春分是木由强转弱的转折点,也就是木离开的日子,所以春分前一天就叫做“木离日”。
立夏时,木就结束了,所以立夏前一天就叫做“木绝日”,因为木完了。木结束之后火就开始上升,到夏至时,火上升到最旺并开始减弱,所以夏至前一天就为“火离日”,随着火的减弱,金就开始出现了,到立秋时,火就结束了,所以立秋前一天就叫“火绝日”。
展开全文
立秋时,火尽金升,到秋分时,金升到最旺并开始减弱,所以秋分前一天就是“金离日”,等到立冬时,金就结束了水开始上升,所以立冬前一天就叫做“金绝日”。冬至时水升到最多并开始减弱,同时木出现,所以冬至前一天就为“水离日”,立春水尽木生,所以立春前一天为“水绝日”。
这就是一年四季五行的运行规律,其中少了土,古人为了五行和季节相对应,就把立秋之后还有一段热的时间定为长夏,也就是阴历的六月份,所以长夏属土,春属木,夏属火,秋属金,冬属水。
由于春季属木,也就是木气最旺的时候,但如果遇到纯金之日就废了,所以春季的纯金日就为废日,而夏季的火是不能见水的,如果遇到纯水日,火也就废了,同样秋季的金遇到纯木日,也就废了,冬季的水遇到纯火日也就废了。
在十天干之中,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在十二地支之中,寅卯为木,巳午为火,申酉为金,亥子为水,剩余的辰未戌丑为土。由此可见,天干庚辛和地支申酉为金,所以庚申日,辛酉日就为春季的废日。
同样壬子日和癸亥日就为夏季的废日,甲寅日和乙卯日就为秋季的废日,丁巳日和丙午日就为冬季的废日。顾名思义,废日就是四废荒芜之日,意思就是季节的五行被冲没了。而且四废日都是全阴或者全阳,比如春季的废日,庚申就是阳金,辛酉就是阴金,所以废日也可以理解为阴阳不调之日。
如果人出生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不好的,一般会身体虚弱多病,做事有始无终,是僧道的标志。所以就有了“生逢四废日,男女多鳏寡”的说法。由于“四废日”是因为日子冲了季节的五行,所以也可以通过调和五行来弥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